循环水运行现状及加药管理办法
一 、循环水运行现状 目前循环水主要存在两大问题,一是合成冰机漏氨,循环水系统一直处于漏氨状态;二是循环水浊度高。 出于在漏氨状态下循环水系统的运行实践证实,漏氨以后循环水主要发生两点变化:一是由于循环水温度适宜,漏氨以后又有充足的营养源,氨化菌、硝化菌、亚硝化菌、异养菌会大量繁殖。含氨循环水的特点是pH、碱度偏低,酸性离子含量高,腐蚀性强,粘泥含量高。生物粘泥一旦在系统内形成就会牢牢附着在器壁上,形成垢下腐蚀。必须用高效杀菌剂进行杀菌灭藻,同时进行系统置换;二是微生物可分泌出磷酸酶,使聚磷酸盐迅速水解,使水中的缓蚀组分达不到规定浓度,循环水腐蚀率上升。必须保证循环水中阻垢缓蚀剂的药剂浓度在控制指标内。 造成循环水浊度高的原因是 一、园区水浊度忽高忽低不稳定,致使循环水浊度超控制指标。 二、春天风多,粉煤灰被刮进循环水塔池中,也使循环水浊度升高。这样被带入循环水中的泥沙等赃物会在水流速度较低的管道、水冷器及循环水池底部沉积下来,粘附在金属表面上,造成结垢和腐蚀。且阻垢缓蚀剂的阻垢效果会随浊度的增加而大幅度下降。3月中旬改造的当园区水浊度>20FTU
时,园区来水先通过一组旁滤器过滤后再补入塔池,但后面由于吸水井浮球阀坏,园区水先过旁滤器暂时被搁浅,园区水还是直接进了吸水井。 二、加药要求 现针对循环水目前水质状况,对循环水加药作如下要求: 1.阻垢分散剂(DY-201)、阻垢缓蚀剂(DY-203)两种药剂加入时按照DY-201:DY-203 =
3:2比例加入,通常为分散剂一次150kg,相应的缓蚀剂一次加入100kg。这两种药剂的加入是依据循环水中的总磷指标加入(循环水中总磷控制在4-8
mg/l)。考虑药剂有效时间加药间隔不应大于52h。 2. 杀菌剂的投加定为以氧化性杀菌剂为基础,非氧化性杀菌剂为辅交替投加的方式。氧化性杀菌剂次氯酸钠为每班各投加两桶(50
kg/桶)。在异氧菌及其他细菌数量增长较快的情况下,可以适量增加药剂量或增加加药频次,余氯控制在0.1mg/l左右。因次氯酸钠杀菌效果强,作用时间短,为防止细菌大量繁殖,还考虑到异养菌的抗药性,非氧化性杀菌剂(DY-301)投加方式定为每月1日冲击性投加一次(25桶/次)。若异养菌超标严重需一次冲击式加入30桶。 三、运行管理注意事项 1、做好加药和补排水记录,并根据水质分析数据对加药量及时作出调整; 2、如遇到系统水质不合格,大量置换的情况时应及时补加药剂,使循环水药剂浓度控制在指标范围内; 3、如遇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置换排污: (1) 浊度≥20FTU (2) NH3-N≤10 mg/L (3) 总碱、总硬度≥500mg/L (4) 总铁≥1.0 mg/L 4、非氧化性杀菌剂需低液位运行,加药后18h禁止排污或溢流,如遇特殊情况要及时补加药剂,保证药剂的杀菌效果; 5、因次氯酸钠具有腐蚀性,可致人身体灼伤,所以搬运时要轻装轻卸,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,操作人员操作工加药时要注意安全,做好安全防护,防止意外发生。 6、在控制好循环水各项指标的同时,合理利用资源,节约成本,降低能耗。
|